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7692|回复: 12

[讨论] 关于渗碳层、有效硬化层、全渗碳层的探讨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9-3-29 08:4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前面我有发过关于硬化层的帖,看过诸位大虾的看法,很明显,看法各异,对此,我认为有必要再另发一帖进一步讨论,以提高各位的数据准确性,科学性,那么渗碳层,有效硬化层(也有人叫有效渗碳层),全渗碳层的定义是什么?在金相下怎么看,有哪些依据?在硬度计下怎么检测,以什么为标准,在各种材料下又是怎么规定的?从实际经验方面,又有什么好的建议(尤其是从金相上看,大家知道,重新退火后用金相看,周期太长),还有,怎么有效的控制它的深度的精确性,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范畴

  注:发一份我们公司用的标准 JB/T 8118.2-1999|内燃机 活塞销 金相检,里面有其相关规定
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php?tid=4618

签到天数: 32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09-3-29 09: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者的目的是一样的。
渗层,多是从金相角度判断过共析共析等组织层的深度;
硬层,多是用硬度法测得到规定硬度(如550HV、510HV)时的深度;
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正常情况下,渗不进去,硬度也就上不去;
硬层法有相应硬度、尺寸数据为依据,稍准确,金相法受经验及主观影响;
目前好像用硬度法多些。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9-3-29 10:35:41 | 显示全部楼层
1.标准中有渗碳层深度和硬化层深度两种规定,我想应该是照顾到现实中实际存在的两种技术要求,不同产品不同厂家会有不同的提法,作为供方只能根据产品图纸要求来执行或与需方协商确定具体的检验方法。
2.渗碳层深度法侧重于渗碳效果的检验,而硬化层深度法则兼顾渗碳与淬火的效果。
3.深度的精确性问题,一是生产过程控制的精确性,活塞销产品的层深要求范围较宽,一般按中限控制,从节约的角度可以片下限控制,这一般不成问题;二是检验结果的精确性,层深在中限左右时精确性没什么意义,但恰好处于上限或下限时就关系到合格与否了,这时就少不了一场官司了,哈,尽量别干这么巧。任何方法都会有偏差,有时单从技术层面解决不了的
个人观点

签到天数: 32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09-3-29 10: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楼上说法,热处理质量手册中关于齿轮渗层深度的检定中,硬度法和金相法要求的深度是不一样的。
金相法较硬度法偏深。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3-29 11: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唉!为什么参加讨论的只有专家组呢?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9-3-29 11:5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企业的标准规定:渗碳层是指从表面到0.35%C碳含量处的深度;渗碳有效硬化层是指从表面到硬度为550HV处或515HV的深度。
一般情况下,渗碳层深度大于有效硬化层深度;但对于淬透性高的渗碳钢来说,如果测至515HV处则可能出现有效硬化层比渗碳层偏大的情况;从强度观点看,有效硬化层更合理一些。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09-3-29 14: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楼上几位大虾

看过楼上几位的意见,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两点
1  硬度法   依照各种相关标准级各类材料(每类材料规定的基准不同)来确定其硬度界限,这类很简单,容易掌握
2  金相法  在退火状态下,还是容易看出其界限,但是,其周期太长,实际意义不大,那么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在淬火状态下和在回火状态下各该怎么去找界限才较准确?当然这也许只能依靠经验。请大家继续发表观点。

签到天数: 22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09-3-29 14: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效硬化层深度都以硬度法为准

有效硬度检测法是对渗碳淬火层和感应淬火层及其它硬化层深度的机械检验测定,靠设定标尺、载荷、打出硬度梯度后来界定的,一般偏差较小,不会受检验人员和检测设备的影响;而金相法是完全靠检验人员经验进行判定的,存在误差较大!
所以,在标准中对有效硬化层的判定都以硬度法为准。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09-3-29 15:3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qinqiang268 的帖子

这点大家都明确,质量仲裁也是以硬度法为准,但是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在淬火和回火态下怎么看其渗碳层

签到天数: 153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09-3-29 16: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这篇论文看看

淬回火零件渗碳层深度的金相法测定
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 ... 0%B7%A8%B2%E2%B6%A8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楼主| 发表于 2009-3-29 19:4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 秋天的风 的帖子

非常感谢小李的分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1 18: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霜月 于 2009-3-29 11:50 发表
我们企业的标准规定:渗碳层是指从表面到0.35%C碳含量处的深度;渗碳有效硬化层是指从表面到硬度为550HV处或515HV的深度。
一般情况下,渗碳层深度大于有效硬化层深度;但对于淬透性高的渗碳钢来说,如果测至515HV处 ...

所以说,这是两个概念。不可混为一谈!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4-2 10:5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是金相法的话,主要靠经验。硬度法比较准确,一般标准内都是用硬度法评判。
但是,现实中,我遇到了金相组织和硬度不对应的情况。18Cr2Ni4WA,用该材料的齿轮渗碳淬火后,金相组织中的渗碳层和心部组织有明显的分界,其深度有时比有效硬化层深,有时浅,无法恒定。该问题我也想请教下高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5-1-12 09:00 , Processed in 0.05443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