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9907|回复: 17

[求助] 超级求助:硬度梯度法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13 07:26: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请教大家,用硬度梯度法测渗碳层的时候,如何找第一点啊,我两个供应商的方法竟然不一样,各有各的理,结果又不同,那个晕啊,网上又没有找到什么标准,所以到这里请教来了,请高手指教,祝愿心想事成!!!

我增加说明啊
    可能大家对我所说的第一点有误解
    我所说的第一点有0点的意思
    我说明下我供应商的测量方法
    第一家:先用HV硬度计目镜中的横线对准产品边缘,然后向产品里面移动0.05mm,据他所说,这点并不一定在0.05处,可能会有偏差,但是不大,所以他用这点作为0点,往里每0.05mm打点测硬度,然后HV550的地方就是我认为的渗层深度
    第二家:先用HV硬度计在产品上随便打一点,然后把目镜上测长度的那两根线调小并对准压痕中的一条对角线,然后,移动试样,让刚才的调好的两根线对准试样边缘,并以此作为0位,向里面每0.05mm打点,然后然后HV550的地方就是我认为的渗层深度
    结果是第二家的接近我客户的结果
   第一家的还容易理解些,但是第二家的我就看不懂了,要是按照他们的方法,我干吗不直接将那两根线对准试样边缘呢?直接向里打点就是了,还请高手指教啊!!!

[ 本帖最后由 yanmeiyi 于 2008-6-13 10:56 编辑 ]

签到天数: 14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08-6-13 07: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显微硬度下第一点一般在离表面0.01mm处,
但是我感觉您们的供应商方法不一样测量结果不一样,这个不太可能,一般第一点选择位置和深度结果差别不大.

签到天数: 123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08-6-13 08: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检验员怎么采用距表面0.05处的啊?没有什么标准之类的规定吗?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8-6-13 08: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个供应商的方法不一样,是否HV选用载荷不一样?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13 08: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点的位置与最终的硬化层深度结果没有关系,除非内氧化层太深,表面硬度不合格。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6-13 08: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大家的回答,但是,我们的渗碳层为0.2-0.3mm,也就0.1mm的公差,然后渗碳深度是按HV550处的深度为准,供应商采用的载荷都是0.2的,所以,第一点比较重要啊,想找个规范也没找到

签到天数: 19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08-6-13 09: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JFU66 于 2008-6-13 08:14 发表
两个供应商的方法不一样,是否HV选用载荷不一样?

HV选用载荷不一样对检测结果有多大影响?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13 09: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用硬度梯度法测渗碳层,看渗碳的碳浓度下降曲线.在显微硬度下检测,第一点应该离表面0.10mm处,
而且是每隔0.10mm向心部测量.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8-6-13 09:5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dust 于 2008-6-13 09:30 发表

HV选用载荷不一样对检测结果有多大影响?

1、相关标准规定,允许在协议情况下使用其它载荷。楼主没有明示,我只是猜测。
2、至于用不同载荷测定的结果,如果有其它限制条件(如达到某含碳量处的深度,只是举例说明以便有一个基准参照物)应该会是相同的或十分近似的结果。如果没有限制条件的话,那就只能各按各的要求测定了。

签到天数: 77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08-6-13 12: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的帖子

如果操作正确的话,两种测量方法相差不会太大。
第二种方法是通用的定标法,即约在2倍的硬化层外打一个点,以此点的中心为基准移到试样边缘处,这个点就是0点。用这种方法的常用电脑软件,便于硬化层数据的分析。
第一种方法省去了定标的过程,即约在0.05处打一个点,这个点的实际距离可能是0.04,也可能是0.06,但可通过标尺测出它距表面的距离。
贵司产品硬化层只有0.2~0.3mm,GB/T9450 《钢的渗碳淬火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和校核》标准可能不适用,请参考GB/T9451《钢件薄表面总硬层或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

[ 本帖最后由 fcjyiong 于 2008-6-13 12:35 编辑 ]

签到天数: 538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08-6-13 13: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也是采用的第二种定标法,效果还可以.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8-6-13 15: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有关热处理方面的仲裁,应选择距表面0.05mm为0点,有一点,你们的硬度机有些过时了,现在都是和电脑连接的呀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13 17:4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anmeiyi 于 2008-6-13 08:59 发表
感谢大家的回答,但是,我们的渗碳层为0.2-0.3mm,也就0.1mm的公差,然后渗碳深度是按HV550处的深度为准,供应商采用的载荷都是0.2的,所以,第一点比较重要啊,想找个规范也没找到 ...

你去查一下标准,检测渗碳件的有效硬化层深是用HV1的负荷,而不是0。2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13 20: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的帖子

1.渗层深度小于0.3mm,按GB/T9451-2005标准(200g或300g),大于0.3mm,按GB/T9450-2005标准(1Kg)。
2.应先校对硬度块,然后把目镜上的两根测量线调整读数为0,移动试样,让刚才调好的两根线对准试样边缘,并以此作为0位,向里面每个压痕测试点离表面距离之差应不超过0.1mm,同时离表面的累计距离测量精度为±25μm,压痕对角线测量精度为±0.5μm,压痕之间可以以交错方法来保证每个压痕之间0.1mm的要求。然后测量到550HV的地方就是渗层深度。
3.要说明的是第一点压痕必须满足对角线的2.5倍(GB/T4340.1-1999)。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16 11:47:44 | 显示全部楼层
用我公司的专利产品表面硬化层深无损检测仪可以解决你的难题,027-87870349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9-5 21: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个测量不准!第二个测量准却!这你就不知道了啊!这就是一个专业点!说一个例子吧!
     就如赛跑一样为什么必须站在规定的起跑线上!然后才同时向终点奋斗奔跑!而在这第一种方是法随便打!没有终点线就像塞跑一样没站在到终点线上起跑!结果会怎样你应该会想得到!
  不知这样讲你懂了没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9-6 08: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用硬度梯度法不能测渗碳层深度,只能测有效硬化层深度。渗碳层深度是用金相法或剥层化验法测的。

签到天数: 750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10-9-6 09:2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显然,楼主的两种测硬化层的方法都正确,具体测法请参照相关标准,我在这里说明的一点是其实这两种方法仅是测试时的原点之争,也就是说从什么地方算起的问题,因维氏硬度计的压痕是一个菱形,对角线有一定的长度,也就是说在试样上本身会占有一定的层深,第一种方法这种层深就忽略了,第二种方法以对角线的交点为起点,只是相对于精确一点,也就是说第一种方法测试的硬化层超深一点,但对于硬化层要求深一点的产品没必要计较,当然对渗碳螺钉就要务必精确了,因有的要求在0.04MM,另外硬化层HV550为界限也不是绝对的,看是何材质及图纸的规定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5-1-17 15:20 , Processed in 0.12308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