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10169|回复: 6

[讨论] 贝氏体与马氏体的区别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9-19 21: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贝氏体与马氏体的区别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9-20 08: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他们是机理不一样,马氏体是非扩散型的,而贝氏体是半扩散型的。
在金相上贝氏体更黑点,还有贝氏体塑形比马氏体好,而且贝氏体强度也还不错(下贝)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9-20 16: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这个问题是指哪方面呢?形成机理?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21: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形态上如何区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9-22 22: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来告诉你马氏体与贝氏体的区别:
     贝氏体(B)—原系外来语(Bainite)译名,因这种组织的发现人E.C.Pain而得名,台湾文献译为变韧铁。贝氏体乃是铁素体(F)和渗碳体(Fe3C)或过饱和的α固溶体与碳化物(Cm)的机械混合物,其组织形态,性能和形成过程均不同于珠光体,它的Fe3C分布在呈羽毛状或呈针状的铁素体(F)中。贝氏体由于形成条件不同而具有多种形态:如上贝氏体(B上)为过冷奥氏体(A)在550~400℃温度区间等温所形成,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呈羽毛状。上贝氏体(B上)常沿奥氏体(A)晶界形核,向晶内发展。从电子显微照片上可以看到:在平行的铁素体(F)条间有短棒状或串珠状渗碳体(Fe3C)断续分布,其硬度为35~45HRC;下贝氏体(B下)是过冷奥氏体(A)于400~200℃温区所形成。在光学显微镜下呈黑暗色片状(针状或竹叶状),互成一定角度。电子显微观察及X射线结构分析得知:这种组织乃是由过饱和的α固溶体与其长轴成50~60°角度分布的碳化物质点形成的,其硬度为45~50HRC。贝氏体还有粒状、蝶状等结构形态。
     马氏体(M)—原系外来语(Martensite)译名,台湾文献译为麻田三铁。马氏体是碳在α-Fe晶格中的过饱和固溶体,马氏体组织是奥氏体(溶有充足的碳原子)过冷到低温区(如240℃以下)在连续冷却过程中形成,与其他固态相变所不同的是:较变无孕育期,属于无扩散型相变,当奥氏体快冷到Ms点(马氏体开始转变的临界温度)以下,立即(爆发式)形成,其形成数量与等温时间无关 ,只随温度的不断降低而增加。低碳钢中的条状马氏体和高碳钢中的片状马氏体为常见的两种形态。马氏体硬度很高,并与含碳量有关,如T8钢的马氏体硬度可达62~65HRC。用4%硝酸酒精溶液或维列尔试剂腐蚀,马氏体可染成黑色。
     以上关于贝氏体与马氏体的描述,是对碳素钢而言的,合金钢由于合金化的影响,会改变二者的形成温区。 本帖最后由 孤鸿踏雪 于 2009-9-22 22:21 编辑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9-22 22: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贝氏体的铁素体条内或条外可以看到明显的碳化物颗粒,也算是区别的一种吧。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9-9-23 08: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工艺上,贝氏体要等温淬火,马氏体通常的淬火就OK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5-1-13 17:47 , Processed in 0.045245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