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5066|回复: 11

[求助] 请教关于金相法测量渗层深度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435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0-4-22 21: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大家好!我想请教一下20CrMnTi这种材料的齿轮,用碳氮共渗工艺处理,试样已经等温退火,用金相显微镜100倍观察渗层深度,是按过共析层+共析层+1/2过渡区算的吗?我记得以前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合金钢的渗层深度是要算全部的过渡区的,20CrMnTi应该是算合金钢的吧?另外在显微镜的目镜上读出的刻度是直接可以算渗层深度的吗?需不需要乘上一个系数?
谢谢大家!

签到天数: 51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0-4-22 22: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合金钢的渗层深度是要算全部的过渡区的,显微镜的目镜上读出的刻度是直接可以算渗层深度的

签到天数: 435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0-4-22 22: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问学
谢谢您的回复!我这边金相室的师傅,教我是按1/2过渡区算,刻度尺上的刻度按照毫米为单位,然后除以65,这样的算法有没有什么根据?他们这样算用了几年了,客户那边也没有反映过异议。

签到天数: 2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10-4-23 18: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100倍下刻度尺上的每一小格刻度为0.01MM,也就是一个标尺全长为1MM

签到天数: 7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0-4-23 19: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100倍下 可以直接测的

签到天数: 435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0-4-23 21:05:3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上的各位!今天我去问了金相室的师傅,他说他是看到过共析+共析层,因为这样的边界比较清楚,然后因为过共析层+共析层大约占总渗层的65%,所以要除以0.65,解释的我是
不知怎么说才好。

签到天数: 192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0-4-24 01:55:41 | 显示全部楼层
1.金相显微镜在放大100倍的情况下,每一刻度为0.01mm,可以直接读数;
2.对于合结钢而言,渗层的判定一般为过共析层+共析层+过渡层,但在实际操作中,金相法和显微硬度法判断的有差异,可以进行对比确定,但必须注意,要在热处理工艺一定的条件下,如果热处理工艺发生变化,应相应调整。

签到天数: 14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0-4-24 08: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公司一般采用过共析层+共析层+1/2亚共析层来计算。
由于我公司采用硬化层深度为550HV3为分割点,经过大量实验获得的数据。
您的老师提出的观点存在自己的测量方法,可以和老师沟通一下,经验是值得学习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4-26 09:56: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是碳素钢还是合金钢,都可以
按过共析层+共析层+1/2过渡区来计算,这种方法能较好地反映渗碳淬火强化
的实际情况,测量也比较方便
按过共析层+共析层+过渡层三个区域之和作为渗层深度,附加了共析加过共析层之和不得小于总深度的50%-75%

签到天数: 435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0-4-27 22: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小非专家、daxiong0203 兄的指导!师傅的解释是因为要区分1/2的过渡区或者全部的过渡区对于新手来讲的话,是很困难的,而要区分共析层的边界则比较容易,通常我公司的工艺做出来的产品渗层都是1.0左右,且过共析层和共析层之和大约是在65%到70%之间,这样算下来的误差不会太大。例如在目镜中看到过共析层+共析层之和为0.65MM,那么按照65%算的话,渗层为1.00MM,如果按照70%算的话,渗层为0.93MM,相差不会太大,并且这样容易的多。

签到天数: 13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0-4-28 07: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小非老师的意见,在下这边接触到的也是1/2过渡区的计算方式,因为事实上应该都用硬度法测有效硬化层,但是硬度法在实际操作上没效率,所以一般的检测用金相法代替,但是只取过渡区的1/2

签到天数: 435 天

[LV.9]以坛为家II

 楼主| 发表于 2010-6-8 20:59:1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家的指导!我想再问问如果不进行等温退火还可以用金相法直接观察渗层深度吗?有没有这方面的资料可以参考?如果可以不退火直接观察的话,检验会有效率的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5-1-16 18:34 , Processed in 0.05108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