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楼主: MYG

[原创] MYG的金相相册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2-26 22: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被楼主言中了,我是那20%的一个,真是没有眼福!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894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09-2-26 22: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尼康的正置式金相显微镜+接口+尼康数码相机。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2-26 22: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借这个机会我想问下金相照片上既可看到组织又能看见晶界是怎么做到的?

签到天数: 894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09-2-26 22:3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nyu110 于 2009-2-26 22:22 发表
借这个机会我想问下金相照片上既可看到组织又能看见晶界是怎么做到的?

我拍的大多是缺陷组织,GCr15正常时没有这么明显的晶界。

签到天数: 474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09-2-26 22: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 Jeff 的帖子

你有沒有使用接口? 我有.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9-2-26 23: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YG 于 2009-2-26 22:22 发表
尼康的正置式金相显微镜+接口+尼康数码相机。

现在一整套大概需要多少钱?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2-27 00: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YG 于 2009-2-26 22:34 发表

我拍的大多是缺陷组织,GCr15正常时没有这么明显的晶界。

哦,原来是这样的,我还以为是用其它腐蚀剂才又的这种效果呢,我还想再问下晶间氧化用什么方法做,怎样检查?

签到天数: 894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20:47:32 | 显示全部楼层
答Jeff:
这套设备已使用了十年,现在可能没相同的型号了,不生产了,照相现大多使用摄像头。你如果有意购买,请发短信告知联系电话,我下周通知供货商和你联系。尼康属中档,有钱的话,建议买蔡司,论坛上leomet 和天天小非使用的就是蔡司。

答linyu110:
你说的晶间氧化是晶界氧化(过烧)吗?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9-2-28 10:41:5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这些资料,好象楼主是搞锻造的,资料很好,值得学习,可否再提供一些锻件常见缺陷方面的资料

签到天数: 894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09-2-28 12: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锻造内裂

20CrMnMo锻件探伤不合格,作高低倍检验发现内裂。
这两张照片在同一纵向磨面上拍摄,有严重的铸态组织保留现象,内部裂纹与变形流线或平行(图1)、或交错(图2),由此认定锻造加热不足或变形不当是引起内裂的主因。
图1/50X图2/50X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4 贡献值 +4 收起 理由
秋天的风 + 4 + 4 感谢上传!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894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09-3-5 14:2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锻造内裂

合结钢锻件内裂,纵向高倍检验发现内部裂纹处的晶粒和组织有冷作变形现象,由此认为锻造温度过低是引起这种内裂的原因。
最典型的是左图中三片叠在一起的铁素体,这说明变形温度已处于Ar3与Ar1之间(奥氏体+铁素体的两相区)了。
100X500X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4 贡献值 +4 收起 理由
秋天的风 + 4 + 4 感谢上传!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3-6 20:4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9# MYG 的帖子

照片相当漂亮......
拉裂乃表面片状珠光体引起无疑义,但判球化过热,好像有点牵强。
表面过热成片状,心部球状珠光体不能解释。脱碳的可能楼主是否考虑过?

签到天数: 894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09-3-7 22: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答fengfeng

谢谢夸奖!欢迎参与讨论。
权威的书上说表面片状是脱碳引起的,新版的国家标准也把表面片状定为脱碳,我的观点发表在http://www.rclbbs.com/viewthread.php?tid=33407&extra=page%3D6这个帖子里,但我在论坛上还没遇到持相同观点的人。
轴承钢球化退火时,如果温度过高,致使奥氏体成分均匀了,冷却过程中将形成粗片状珠光体,即球化过热,这是共识。
加热时热量从外向内传导,如果某一时段温度过高,而这一时段所产生的高温仅使表层温度升高及奥氏体成分均匀化,其他时段的温度是正常的,这就会出现表层过热而内部正常的情况,这是我的观点。
朋友,请你分析一下,这个试样表层粗片状是球化退火之前即已存在,还是在球化退火过程中产生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3-7 22: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有关资料上解释说:球化退火过程中表面脱碳,由于碳表层含量降低,造成Ac1下降,所以产生表层过热,形成了层片状珠光体。我比较赞同这个观点,所以我认为表层片状珠光体是退火过程中产生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3-7 22: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看到,也来谈谈我的看法:
球化退火乃不完全退火,主要是在两相区加热,使碳化物和奥氏体同时共存。未溶解的碳化物质点就成为冷却中的球状碳化物长大的核心。若表面脱碳,就会使奥氏体中未熔碳化物减少,甚至彻底溶解,表面奥氏体成分彻底均匀化,成分均匀化的奥氏体,冷却中珠光体转变时析出的领先相为片状的碳化物能量最低,故均匀的奥氏体形成片状珠光体。这也是在轴承钢上面国标认为表面片状珠光体是脱碳的原因。
只是讨论,无意冒犯.......

[ 本帖最后由 fengfeng 于 2009-3-7 22:51 编辑 ]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3-7 22:57:36 | 显示全部楼层
fengfeng的观点,感觉和我在资料上看到的虽然说法不同,但是一琢磨像是同一回事。都是表面脱碳造成了趋于均匀奥氏体化了,不冲突。是不是这么回事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3-7 23: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朋友,请你分析一下,这个试样表层粗片状是球化退火之前即已存在,还是在球化退火过程中产生的。
这个问题,我是这么认为的:
只要表面不脱碳,表面哪怕球化退火前存在片状珠光体。只要心部能够球化,表面片状珠光体球化后也不会存在,而是应该和心部一样的球状珠光体。所以这个片状珠光体是球化过程中产生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3-8 10: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表面粗片状珠光体球化前就存在有两种情况:
一是表层不存在脱碳,只是锻后形成了片状珠光体组织。这种情况下,球化退火过程中如果不脱碳,自然可以球化。
还有就是球化退火前,表层就脱碳了。理论上这种情况下,球化退火时,如果表面不会造成脱碳,那么中心球化过程中,由于碳的扩散,表层肯定也有一定程度的碳补偿;但是究竟能不能获得足够的碳含量,达到球化的目的,我经验不足,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应该跟球化时保温时间有很大关系,时间越长,碳扩散的越好,越有利于表面碳补充。

我是这么考虑的,不过我才接触球化退火不久,还请多多指教

签到天数: 894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09-3-8 20:52:39 | 显示全部楼层

答fsxrrr

关于“由于碳表层含量降低,造成Ac1下降,所以产生表层过热”的说法,我不敢苟同。
铁碳平衡图上A1是一条直线,碳含量的高低对它无影响。
GCr15应使用铁铬碳平衡图,我记得A1是一个区,温度起状不是很大。我到公司查到这张图以后再作答复。

签到天数: 894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楼主| 发表于 2009-3-9 22: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答fsxrrr
这是Fe-Cr-C合金状态图Cr=1.6%时的垂直截面,图中黄色区域即是A1。
我觉得你可能记错了,资料上说的不是A1,应是Acm,即图中的SE线。
根据右图,假设那件试样的球化温度为800℃,当脱碳层的含碳量约为0.7%会进入奥氏体区,但根据那件试样表层碳化物的数量,含碳量显然不会这么低,所以我不认同那个观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4-12-4 19:47 , Processed in 0.05876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