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论坛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东方航天校准检测有限公司 热处理论坛合作伙伴广告位
搜索
查看: 23660|回复: 47

[求助] 针状马氏体和下贝氏体怎么区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4-15 20: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中仪天信科技有限公司
针状马氏体和下贝氏体怎么区分?

签到天数: 301 天

[LV.8]以坛为家I

发表于 2007-4-15 20: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针状马氏体的针二侧没有碳化物的析出,下贝氏体就会在针的二侧出现了碳化物的析出、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4-15 20:2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在淬火组织中怎么区分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4-16 19: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教专家:在淬火组织中,怎么区分针状马氏体和下贝氏体?(急)

一次,感应淬火一个大型锻件,由于准备不足,结果淬火温度高了,由于需要的淬火时间较长,后来发现冷却水温度也超过了自定的范围,通过金相检测,组织为针状M,有些象下B组织,但又拿不准,请教专家:这两中组织怎么区分?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7-4-16 20: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轻腐蚀,下贝氏体较马氏体易受腐蚀,呈黑色 ,马氏体呈灰白色。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4-16 21: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热处理学问深啊!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7-4-16 21:5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cherry110 的帖子

论坛中已有多篇文章涉及你的问题,请使用论坛搜索功能,搜索相关帖子来解释你的疑问。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4-17 18:3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热处理技师 的帖子

在论坛上,我发了一个关于在淬火组织中怎样区分马氏体和下贝氏体的贴,贵客的方法是针状马氏体的针二侧没有碳化物的析出,下贝氏体就会在针的二侧出现了碳化物的析出.我有不太懂,M是碳的过饱和固容体,而贝氏体不是,那么应该是在M两侧有碳化物析出才对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4-17 20: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下贝氏体与马氏体的区分方法最好有图片配以说明,谢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4-18 17: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shx046011 的帖子

同意这一说法,(电镜)下贝氏体由针状或片状的F与F内沉淀的C化物组成,(光镜)下贝氏体易腐蚀呈黑色(两相) ,马氏体呈灰白色。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4-25 09:49:56 | 显示全部楼层
GCR15轴承钢淬、回火组织中有贝氏体组织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6-11 18: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区分下贝氏体和针状马氏体

下贝氏体是黑针状的,针状马氏体亦是黑针状(或竹叶状),但只凭照片怎么能区分这两者呢?怎么判别?

[ 本帖最后由 ltw369258 于 2008-3-3 08:27 编辑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6-11 20: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贝氏体比回火针状马氏体短、黑一点。但二者无法让人信服的判断,只能凭材料成分,和冷却条件来推测。只有看到下贝氏体里面铁素体长轴上30度排列的渗碳体条子,才能断定那是下贝氏体。但那需要放大几千倍。呵呵。
还有就是加大冷却速度重新淬火,比如水淬,马氏体的针叶长短由晶粒决定,所以,水淬应该还是针状马氏体,(这里有个二次淬火,细化组织的问题,需要考虑)而下贝氏体,二次水淬,因冷却速度加大,没有等温时间,他原来的位置,将被马氏体取代。如果以上假设都成立,那被取代的就是下贝氏体。
以上,一切的假设,是建立在马氏体粗细只和晶粒大小有关,和冷却速度影响不大的基础上的。但这是否是真的呢?我没有看到过冷速对马氏体粗细的有关论述。
欢迎大家拍转!!!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ltw369258 + 10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6-15 19: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更多的人来讨论.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7-6-16 10:4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ericagao 的帖子

要有照片对照那就更好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6-16 11:24: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下贝氏体在浸蚀的时候比针状马氏体变黑的速度快,就是浅浸蚀的时候容易看见下贝氏体,那时针状马氏体还有点黄。比较难判定,光学显微镜下区别有点象自欺欺人。

签到天数: 25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07-6-18 10:56:37 | 显示全部楼层
马氏体和下贝氏体的组织特征在理论上已经有比较成熟的区分方法了,但是那是在理想情况下得到的,也就是让其部分转变,然后淬火下来,利用马氏体较难腐蚀的特点,观察下贝氏体的形态。在实际情况下我们经常要分析的是淬火并经过回火的组织,所以用上述方法来区分比较麻烦,有时候也不是很实际。因此没有一个通用的办法和确切的界限来区分,多数情况下只有结合热处理工艺、材料成分以及一些实践中的金相观察经验来加以区。例如转变完了的下贝氏体较同等温度下回火的马氏体更难腐蚀,组织也较粗(长度一样的情况下)。当然,最理想的还是弄个电镜看看。

评分

参与人数 1热处理币 +8 收起 理由
addle + 8 感谢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6-18 20: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大家的回复,看来需要有经验,还要有好的仪器啊

签到天数: 474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08-3-1 20: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liusir-2008 的帖子

老头子我 born 1951 , 教育界逃兵, 台湾中部 冶金顾问 , 中文输入很慢, 然後又需转换成简体, 远比英文输入慢. 请原谅用英文.
這几張相片 给你们参考

Photo CCT 2 was taken in 1984. A 24-yr-old photo, probably older than some of you readers.
Photo 2344_B52: B=100X  2344 ~ H13, ~ SKD61.  Specimen was quenched from 1020C into 220 C saltbath.
So it's got a bit of Martensite besides Lower Bainite.

SEM is quoted from the Web.

* A single picture worthes a thousand words.

[ 本帖最后由 leomet 于 2008-3-2 09:52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2热处理币 +10 收起 理由
sdust + 5 原创内容!
gl9855 + 5 感谢上传!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3-2 19: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能学点有用的东西!!!
谢谢各位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热处理论坛 ( 苏ICP备2021037530号|苏公网安备32059002001695号 )
Copyright © 2005-2024, rclbbs.com 苏州热协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GMT+8, 2025-1-16 21:58 , Processed in 0.06231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