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检验员岗位职责
① 认真学习专业技术,熟练掌握各试验操作规程,,及时、准确完成分析数据处理。
② 清楚、准确地填写试验记录,不得任意涂改,试验报告实行检测员签字负责制度。
③ 端正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按工作制度履行责任,坚守岗位,遵守劳动纪律,提高职业道德,服从各级领导,作好本职工作。
4.3 交接班管理:
① 擦拭本岗位的设备、仪器,清扫工作场所及所属卫生区卫生。
② 开启、调试待用设备、仪器。
③ 准备相关工具及有关标准、记录。
④ 下班前整理、存放有关工具、标准及记录,重新擦拭有关设备、仪器,清扫工作场所卫生,填写交班记录。
⑤ 接班人员确认无误并签字后,交班人员方可离去。
4.4 卫生管理
① 各实验室应注重环境卫生,并须保持整洁。
② 实验人员上岗操作时,要穿戴好工作服、鞋、帽。
③ 工作结束后,废物要放入纸篓或废物箱内,保持工作台整洁。
④ 凡有毒性或易燃之垃圾废物,均应特别处理,以防火灾或有害人体健康。
⑤ 实验室不随意排放废气、废水、废物,不得污染环境,应按有关规定处理。
⑥ 保持所有走廊、楼梯通行无阻。
⑦ 油类或化学物溢满地面或工作台时应立即擦拭冲洗干净。
⑧ 养成使用人员有随时拾捡地上杂物之良好习惯,垃圾清除要及时处理。
⑨ 水池应经常保持清洁。
⑩ 实验室内不得任意堆放杂物,临时有用的物品要堆放整齐。
4.5 设备仪器管理
① 若仪器设备在运行中,实验人员不得离开现场。
② 爱护仪器设备,正确使用,做好维护保养工作。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测,发现故障及时安排维修,提高设备完好率。
③ 为保证大型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充分发挥效能,应统一管理集中使用。
④ 复杂或精密仪器设备由专人使用及管理,严禁无相关资质人员操作使用。
⑤ 设备仪器定期校准并记录,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出现误差、偏离校准状态或超出有效期时,报告有关部门并采取必要的纠正及预防措施。
⑥ 实验室的设备昂贵,未经管理人员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开关或使用实验室中的任何设备。
⑦ 各种仪器设备做到档案资料齐全、完整,原版仪器、设备随机资料、软件一律不外借。
⑧ 仪器设备实行事故报告制度,发生事故,仪器负责人应立即报告管理部门,并写出事报
告,各仪器的故障、维修、及解决过程均须记录备案。
4.6 药品试剂管理
① 药品试剂必须分类登记保管,属危化品的必须双人双锁管理,开启时必须有两人同时在场,使用后及时放回
② 购入的化学试剂应逐件检查产品的名称、标签、出厂日期、品级商标、厂名、合格证等,把好质量关,“三无”产品及超过保质期的产品不得验收入库。
③ 化验员应时常检查试剂的保质期,超过保质期或保质期内异常变质的试剂不可使用。
④ 避免独自一人在实验室做危险性实验。
⑤ 废弃液、固体废弃物、废气不随意倒入水槽,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⑥ 未经本部门领导批准,严禁私自对外发放各种药品试剂等。
4.7 检验试验管理
4.8 记录报告管理
① 检验记录必须由操作人员如实填制,或输入信息管理系统,不得涂改,如确需改动,必须由原检验员签字。
② 报告按规定格式由检验员按照用宋体填制,不得涂改。
③ 公司内部使用的检验试验报告,必须按检测项目的实际数值填制并添加试样批号。
④ 客户需要的质量检验报告,选取该批次产品中具有代表性的试样检测数据,作为该批次产品的报告内容并在留档中记录试样批次号。
⑤ 报告无审核、批准人员签字或签章无效。
⑥ 公司对外检验或试验报告无检验单位公章无效。
⑦ 报告不得部分复制,复制报告未重新加盖专用章或公章无效。
⑧ 委托检验仅对样品负责。
⑨ 报告底稿及原始记录随时收集、归档,档案应存放有序,便于存取、检索和借阅,并做到防火、防霉、防虫等,按规定期限进行保存、处置。
4.9 保密管理
① 试验室内存有公司的有关技术、标准、试验数据等,必须遵守有关保密规定。
② 未经许可,严禁非工作人员进入试验场所。
③ 外来人员必须有公司有关领导陪同、方可到指定的场所参观,且未经批准严禁在试验工作室内记录有关资料、数据。
④ 严格执行试验报告发放范围,未经领导批准、禁止私自对外泄露有关数据、资料或进行技术交流。
⑤ 未经有关领导批准,严禁报告或记录私自借于非相关人员。
⑥ 委托检验试验,严格按公司规定执行,必须保护客户的有关秘密,未经允许严禁私自泄露。
4.10样品管理
① 试验、检验或对外发放用样品,必须进行标识、按先后顺序分类保管。
② 样品保管必须按照样品性质妥善存放,并做到防火、防霉、防虫等,按规定期限进行保存、处置。
③ 使用完毕的样品除必要的备用样品外,能够重新利用的送回原取样场所。
5. 环境条件
① 实验室的高压气瓶应按要求存放, 保持良好的通风并避免阳光直射。
② 实验室的高压气瓶应按要求存放, 保持良好的通风并避免阳光直射。
③ 实验室需要恒温(18~28℃)、恒湿(相对湿度40~80%)无尘、无震动、通风良好,电源电压变动应在±10%内,要求有足够的负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