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leomet 于 2010-9-25 19:32 编辑
材料:JIS SNCM 420 NiCrMo
粒界氧化 好像沒在此發表過? 該熱處理廠的顧問看我的報告(如下), 認為我的研判不對, 偏坦送驗者. 他認為粒界氧化不會引發破裂. 是材料太薄+使用者操作不當 才造成破裂.
您認為誰說的較有理?
A ~ D 特寫照片
E, F : 錐孔開口最前端皮下30 μm有晶(粒)界氧化現象. 此為滲碳缺失. 這層很容易引發微裂
內孔表皮下的粒界氧化. (蝕後再輕拋所見) 平坦光亮處為回火M馬氏体(強度很高). 晶界黑線則為強度較低的微細珠光体, Fine Pearlite, F.P..
晶界出現F.P. 主要原因是滲碳爐氣控制(或操作)不當, 讓滲碳件接觸到氧, 氧將晶界上的合金”吃掉”, 晶界上合金含量不足, 油淬時就產生不了淬火的目標組織---全馬氏体(fully Martensitic).
斜度孔開口最前端表面, 正面所見的晶(粒)界氧化現象.
最前端表面是圓弧面. 所以經砂紙輕磨, 拋光, 浸蝕, 再輕輕拋光後, 顯現出不均勻的結果(中央磨掉最多, 晶界氧化層已磨掉). 但無礙於觀察.
1. 材料成份無誤: 材料夾雜物非常少, 清淨度良好.(見照片F,G)
2. 引發破裂的罪魁禍首是錐孔端面上的Fine Pearlite組織. 這是滲碳爐氣控制不良, 晶界被氧化, 失去合金所引起的缺失. 責任在滲碳熱處理廠商.
說明:
觀念A: 材料之破裂必經兩個階段: 1.微裂之形成; 2.微裂之蔓延, 終至破裂. 此兩個階段進行的難易度, 主宰任何機件的使用壽命.
觀念B: 一長串鉄鍊, 中間置入一鋁製環節, 取代其中一節鉄製環節. 此串”混合”鉄鍊受力時, 一定是鋁環節首先被拉開. 鉄環節 雖強度高 卻毫無用武之地.
此心軸端面有約30μm的晶界氧化層. 晶界上的F.P.(強度遠較Martensite低), 就是破裂起源的潛在位置. 也就是說, 破裂第一階段已經準備就緒. 使用中一旦受(拉)應力, 很容易就從此處產生微裂. 在很短的期間內, 就進行了破裂的第二階段.
鑽孔時, 錐度孔受上推力, 內錐面往外的分力, 會使孔端面受一沿著圓周方向的環向拉應力(hoop stress). 此環向應力 很輕易的就把端面的 M / F.P.界面扯開而生微裂. 然後漸往上蔓延. 端面的F.P., 就像上述觀念B裡所述鉄鍊中的鋁環節, 是害群之馬. 旁邊數量眾多, 且強度很高的 Martensite, 對此承受此拉應力一點都幫不上忙.
補救之道: (未出貨的庫存, 只要重工即可, 不必報廢).
既然知道引發破裂的是錐孔端面的晶界氧化層. 使用砂輪研磨或特殊車刀, 把這層晶界氧化層除去後, 心軸就可擁有其正常壽命.至於內部小孔內的晶界氧化層,其不良影響較小, 可暫不予理會. 但滲碳作業時最好是不要發生此缺失.
M: 表面微裂往內部蔓延的示意圖.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