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宋海涛 于 2011-12-1 17:40 编辑
近日,笔者在生产中又出现了一件实际案列,发表出来供大家分析,以便共同提高我国的热处理水平。
产品理论上是20CrMo,外型基本尺寸为φ131×φ99×93,由φ80园钢锻造成型后加工,渗碳空冷,部分去碳层后,整体淬火,精加工至尺寸。
从客户处了解到该种工件的锻件是由φ80mm的热轧园钢改锻加工的。
渗碳是常规920℃渗碳降温至820℃后出炉在多用炉的冷却室冷却90分钟后出炉的。
某厂对该批工件淬火后硬度不均,一般是50-55HRC(要求为58HRC以上)。
取一硬度最低件(仅30-40HRC)另一件50-55HRC,和40Cr件同时在840度快油高速搅拌淬火。
此次淬火后,硬度低的那件30-45HRC,另外一件56-58HRC.
切检硬度最低件的硬度最低处,心部组织十分异常,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型相变共存,网状铁素体十分明显,硫化物夹杂十分严重。
金相图片几乎可以和李炯辉先生主编的“金属材料金相图谱”【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10月第一版】第435页的图2-2-178相提并论,钢材质量太差。
为了再次确认钢材质量,我们将一样块在小马弗炉中进行了860℃保温半小时炉冷至600℃后出炉的金相检验,退火后金相组织依然是混晶,不均匀,粒状珠光体和片状珠光体共存。
根据工件的总体流程,铸锭,开坯,热轧,锻造,正火,渗碳空冷,一次淬火。二次淬火,直至最后的退火,已经过多次的加热过程,即使是这样的,仍出现如图所示的金相组织。
初步判断是严重的框形化学成份偏析,在改锻后合金元素极低部分一旦靠近工件表面,无论渗碳还是淬火,都类似碳钢的渗碳淬火,这就造成了了产品工件表面硬度的不均匀。
由于未能找到同批φ80mm热轧园钢,故分析只能进行到此。
热处理工件者如同厨师,只能在市场提供优质材料的前提下,才可能做出最美味的佳肴。
补:以上分析是以材料20CrMo分析的,光谱分析发现实际是45钢的,不敢确定;后又换单位复检,确定是45钢。热处理行业期望机械加工单位把好关,防止类似情况出现。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免费注册
x
|